財務分析與經營決策
財務分析,要講究方式、方法。為了達到財務分析目的,要選擇恰當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步驟。下面我們分基本分析方法、具體分析指標和一般分析程序來討論。
一、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判斷與評價中能夠普遍適用的方法。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單一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但是隨著計算機數字與圖表轉化程序的廣泛應用,框圖分析法也在國內外流行起來。因素替換法和假設分析法,是適應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
(一)單一分析法
單一分析法是只根據報告期的單一數值,來判斷企業經營及財務狀況好壞的一種方法。單一分析法也有判斷標準,這些標準一般來自分析者的經驗和財務分析基礎知識。如只通過當期財務報表所反映的資金結構指標和流動比率指標來判斷企業的資金結構合理性和償債能力高低,就是單一分析的方法。
(二)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主要項目或指標數值變化的對比,確定出差異,分析和判斷企業經營及財務狀況的一種方法。比較分析的方法一般有,與計劃數相比較、與上一期數相比較、與歷史最好水平相比較、同國內外行業先進水平相比較、同主要競爭對手情況相比較,等等。比較分析法運用的范圍最廣,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差距,尋找產生差異的原因,進一步判定企業的經營成績和財務狀況;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性和企業資金投向的安全性,說明企業是否在健康地向前發展;通過比較分析,既能揭示企業的薄弱環節,又能弄清企業的發展潛力。
(三)框圖分析法
框圖分析法是將企業的實際完成情況和歷史水平、計劃數等用框圖形式直觀地反映出來,以說明變化情況的一種方法。由于框圖既可以反映絕對值,又可以反映比例和相對值,而且簡明、直觀,這一分析方法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四)因素替換法
因素替換法是通過對決定某一指標各因素的逐個替換,來說明因素指標的變動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常用于同指標計劃數值的比較和指標的變動預測和變動影響分析。由于這一分析過程反映出分析指標對各因素變化的敏感程度,因而又稱敏感性分析法。
(五)假設分析法
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某項指標的最高水平數值,然后假設在該指標達到最高水平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將會發生什么變化。在這種假設情況下,進一步分析其他各影響因素又要達到什么水平才能實現企業現有潛力的較充分發揮。因此,這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對企業發展趨勢和發展潛力的預測。
二、具體分析指標
具體分析指標,是我們分析比較的基礎??蓺w納為以下三大類:
(一)絕對值指標。
是指通過數額絕對值的變化就能說明一定問題的指標,如企業凈資產、實現利潤等指標。絕對值指標主要反映指標的增減變化。
(二)百分比指標。
百分比指標一般反映指標絕對值增減變化的幅度或所占的比重。如固定資產增長率、流動資產率等指標。
(三)比率指標。
比率指標一般揭示各項目之間的對比關系,如流動比率、經營安全系數等指標。
各項具體指標將在有關章節詳細介紹。
三、財務分析的一般程序
進行財務分析一般要經過以下步驟:確定分析目標、制定分析方案、收集數據信息、核實并整理信息資料、分析現狀、作出分析結論。
(一)確定分析目標
財務分析目標,依分析目的不同而不同。從分析者來說,分析目標可分為信用分析、投資前景分析、經營決策分析和稅務分析。信用分析目標主要是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投資分析目標主要是投資資金的安全性和獲利性。經營決策的分析目標是為企業產品、生產結構和發展戰略方面的重大調整服務。稅務分析的目標主要在于分析企業的收入與支出情況。
從分析性質來說有日常經營分析、定期總結分析、預測分析和檢查分析。日常經營分析主要分析實際完成與企業目標的偏離情況。總結分析是對企業當期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進行的全面分析。預測分析是要弄清企業的發展前景。檢查分析一般是進行有關專題的分析研究。
(二)制定分析方案
分析目標明確之后,要根據分析量的大小、分析問題的難度,制訂出分析方案。是全面分析還是重點分析,是協作進行還是分工負責,要列出分析項目,安排工作進度,確定完成內容、完成標準與完成時間。
(三)收集數據信息
分析方案確定后,根據分析任務,收集分析所需數據資料。我們前面已經指出,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都與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相關聯。會計信息只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在某一時期的結果,并不反映經濟活動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會計信息能部分地反映造成當前結果的原因,但不能全面揭示形成原因。因此需要分析者收集相關資料信息、
一般信息收集內容包括:1)、宏觀經濟形勢信息;2)、行業情況信息;3)、企業內部數據,如企業市場占有率、銷售政策、產品品種、有關預測數據等。
信息收集可通過查找資料、專題調研、座談會或有關會議等多種渠道來完成。
(四)核實并整理信息資料。
首先核對和明確財務報表是否反映了真實情況,是否與所收集到的資料有較大出入。作為企業內部分析,如發現資料、數據不真實、不全面的問題,可進一步查對,尋求真實情況。但對企業外部分析者來說,就比較困難。
企業改革的深入發展,使會計報表和核算制度逐漸趨于統一。股份制企業將大量出現,使公開的財務報表日益增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或有關部門的具體規定,股份制企業有義務和責任向股民提供真實可信的數據。但是,我們從目前深滬兩市上市企業公布的年度公告和上市公告書的資料分析,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報告存在著明顯的不真實或作弊行為,會計事務所還出具審計報告和公證意見。因此我們在分析時要對會計報表信息的真實性高度重視。 一般而論,凡是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說明企業提供信息有可能不真實、不全面或不準確。
1)企業提供的年度或上市公告書內容不全;
2)企業提供的說明材料內容不全;
3)企業提供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三個報表不符合統一要求,項目有遺漏或企業自行變更報表欄目;
4)分析中發現,通過兩種或多種分析途徑,得出的結果不一或有矛盾;
5)通過計算報表,發現某一數值前面應為“-”號,而被遺漏或故意漏掉。
在上面這幾種情況下,應當對分析結論的可信度給以估計。我們認為,通過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和簽證,還向社會公眾提供不真實或虛假的報告,必定是企業苦心經營的。如果證明報表中重要數據不真實或有重大出入時,應該對該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提出懷疑,放棄投資或借款給該企業。因為,一個企業如果不找經營管理不善的原因,反而弄虛作假,怎么能夠期望創造高收益?
我們所介紹的各種分析方法和理論,都是以提供和使用真實的財務報表數據為基礎的,因此我們在進行財務分析時,要注意信息的真實性。
(五)分析現狀,回答分析目標。
根據分析目標和內容,評價所收集的資料,尋找數據間的因果關系;聯系企業客觀環境情況,解釋形成現狀的原因,揭示經營成績和失誤,暴露存在問題;提出分析意見,探討改進辦法與途徑。在這一分析過程中,用到我們所介紹的主要分析理論和方法。
(六)作出分析結論,撰寫分析報告。
由于企業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企業外部環境的多變性,要求我們在做出財務分析結論時,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一般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下面我們列出幾條主要原則。
1.盡可能的收集所需資料,掌握真實情況。財務分析的依據是所掌握的信息資料。由于財務分析目標的相關性,要求我們在進行分析前,既要掌握分析目標所需指標的資料,又要了解相關指標的因果情況;既要收集企業內部的報表資料,又要掌握企業環境的變化情況;既要有客觀數據資料,又要有文字意見資料。只有充分地占有信息資料,才能作出正確的分析結論。一個新情況、新信息的出現,有可能改變分析結論。
2.指標對比,綜合判斷。企業的經濟業務是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指標數值也具有相對性。同一指標數值,在不同的情況下反映不同的問題。要通過指標對比、指標綜合,來分析問題,揭露矛盾。比如,企業擁有大量銀行存款,這可能是企業銷售量劇增的結果,也可能是企業無事可做、不善于利用資金的反映。要通過指標聯系,綜合分析判斷,得出分析結論。
3.點面結合,抓住重點。在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一兩個指標不能說明問題,既要對指標本身的數值進行分析解釋,又要對該指標數值對其他方面所產生的影響作出解釋。要通過一個指標的變化,追溯到其他指標的變化。要既見樹木又要見森林,不能就指標論指標。比如,企業資金結構的惡化,要同企業實現利潤情況,企業資金增減情況結合分析,看是否導致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要通過分析,抓住關鍵和本質。
4.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財務分析也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由于現代企業面臨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而這些外部環境有時很難定量,但環境的變化卻對企業的產業發展、投資目標的實現以及企業的銷售情況,起重要影響。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時,要作出定性判斷,在定性判斷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進行定量分析和判斷。
5.靜態與動態相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我們所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特別是財務報表資料,一般是過去情況的反映。在新的形勢下,同樣的投入,可能會有不同的產出。因此,要時刻注意數值的時間性,在弄清過去情況的基礎上,分析在當前情況下的可能結果。要聯系企業和投資者、決策者的實際情況,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對指標值的含義作出判斷,以便為決策服務。不結合具體的發展變化實際情況,就不可能提出建設性的分析意見。
相關閱讀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