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稅服務“互聯網+”:要有網絡思維和路徑
2015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把“互聯網+”作為國家經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一種引擎,一定程度上更加激發了稅務師事務所努力趕上“互聯網+”大船的熱情,力圖構建第三方稅務服務4.0時代,從行業協會到大小機構都在熱議互聯網,進入了探索、研究、嘗試互聯網的高潮。然而“互聯網+”的車并不是想搭就能搭上的便車,需要沿著需求、供給路線做深入分析。
互聯網思維:“得屌絲者得天下”
互聯網思維中有一點需要格外注意,就是“得屌絲者得天下”,換句話說,互聯網解決的是普眾需求。這一點與稅務服務需求高度吻合。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各類市場主體7746.9萬戶,每千人擁有企業量達16戶,同比增長20.1%。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工商和市場系統不斷完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措施的出臺,企業納稅人不斷增加,需要涉稅專業服務的企業如一片藍海茫茫無際。
個人所得稅是目前我國的第四大稅種,分類稅制問題凸顯。按照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將適時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以家庭作為納稅單位,采取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申報模式。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將誕生龐大的稅務服務需求群體,他們需要的是淘寶和京東似的普適性服務,個人稅務服務需求會越來越普遍。
面對需求的變化,稅務師事務所等服務機構需要提出互聯網的解決方案,使納稅人通過互聯網實現高效、便捷、準確的納稅申報,這是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發展“互聯網+”的核心。
互聯網化:哪些涉稅服務更合適
稅務服務需求是廣闊而普遍的,那么作為涉稅專業服務的組織和人員,供給側改革從哪開始呢?2015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網站發布了《稅務師事務所行政登記和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其間第31條明確了稅務師事務所的執業范圍,可以從事的特定行為分為:專業鑒證業務、稅收代理業務、稅收籌劃業務和接受稅務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證監會等部門委托,依法對企業納稅情況、信息披露進行審查。
鑒證業務是第三方提供的服務,現有業務主要是所得稅匯算清繳、資產損失鑒證、土地增值稅鑒證等。這類業務一方面要接受納稅人委托,另一方面鑒證結果要能夠被稅務機關認可。而從實務來看,特別是國家提出簡政放權以來,鑒證業務已處在瀕臨消失的邊緣。辦稅服務是稅務機關“互聯網+”的產品之一,稅務機關會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辦稅渠道、方式,以適應互聯網的需求,提升納稅人的納稅服務滿意度。因此鑒證報告的意義非常有限,不能排除企業的涉稅風險,不能改善納稅人的稅收環境,也非納稅人所必需。因此這項業務與其互聯網化,不如軟件化,從提供工作效率出發設計業務流程,降低手工工作量。
稅收籌劃業務。這類業務帶有一定的敏感度,需要建立在高度信任的基礎上,淘寶模式和滴滴打車模式對于稅收籌劃業務并不是特別適用,網絡說近就近,說遠更遠。對于籌劃業務,網絡只是信息提供端,而非問題解決端。從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來看,旨在通過互聯網提供咨詢籌劃業務,需要建立在高度信任和安全的環境下,可能還需假以時日。
稅收代理業務。稅收代理業務正是白米飯一樣的普通服務,目前我國有10%的企業納稅人委托事務所代理納稅申報。很多人認為稅收代理業務技術含量低,沒什么前途,但普通業務需求量大,做好了也很有效益。比如美國HR&BLOCK公司,成立于1955年,是一家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專門提供美國及其屬地、加拿大、澳洲等地納稅申報的準備和相關服務,現有員工2200多人。證券市場給出的估值倍數(EV/EBITDA)為11倍,與其相當的還有三家上市公司,平均的估值倍數是9.4倍,最高的估值倍數是15.9倍,其他業務的估值倍數均值為9倍??梢?,投資者對以客戶為基礎、以專業為支撐、以技術為驅動的稅務代理服務很偏愛。
互聯網化路徑:代理人建設是關鍵
在涉稅專業服務社會組織中,律師、注冊會計師和稅務師是服務主體,其中律師更偏重的是從法律視角看待稅收問題,以解決稅收爭議為主要方向;會計師是主要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解決稅會差異的問題;稅務師是從稅收專業出發,幫助納稅人解決納稅申報等辦稅方面的問題,稅務師可以成為納稅人的稅務代理人。國際上有成熟的稅務代理人制度可以參考借鑒。如:韓國,納稅人繳納所得稅時應提供經稅務代理人審查制作的稅務調整計算書,否則稅務機關對其加征20%稅款;稅務機關在審議稅收新政時,通常會征求稅務代理學會和執業稅務代理人的意見。美國超過80%的納稅人通過稅務代理或使用申報軟件申報,大約有100萬人從事稅務代理職業。因此第三方涉稅服務機構的“互聯網+方案”應以推進稅務代理人建設為關鍵點。
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提出了涵蓋社會協作、辦稅服務、發票服務、信息服務和智能應用等5大板塊20項行動。稅務并不僅僅是稅務機關的事情,作為聯結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橋梁的稅務代理人亦有很大的作用空間,因此應對稅務機關的服務與第三方稅務服務嚴格區分開來。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非常重視稅務代理在創新征管機制、提高納稅服務品質中的作用。
2016年,中聯稅務師事務所自行投資研發了旨在為納稅人提供“智能申報”的互聯網產品——金稅師,從財務數據到稅收數據的自動智能完成,其間通過專業人士積累的經驗,設計了納稅審核、風險測評等環節來提升納稅申報的質量,并通過輔助提示信息和指引等欄目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我們希望這樣的產品能夠為納稅人提供更好的涉稅專業服務。
相關閱讀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