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評估理論與方法》:第三方評估須提高科學性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志軍主編的《第三方評估理論與方法》日前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指出,“第三方”在不同政治文化中具有不同內涵。在我國政府管理創新實踐中,第三方評估是相對于政府內部的自我評估(第一方評估)和政府系統內上級對下級的督查評估(第二方評估)而言,由獨立于政策運行之外、具有較強專業性的組織機構對公共政策進行的外部評估。在第三方評估的多元主體中,官方智庫既不參與政策制定也不參與政策執行,與其他各類智庫以及高校、科研機構、媒體等共同構成中國第三方評估的主體力量。
作者認為,和“誰來評”同等重要的是“怎么評”。第三方評估要求評估人員具備數學統計、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等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夠科學設計指標體系,分配權重位序,選擇有效評估工具和方法提高評估結構的精準度,從專業的視角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幫助政府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可行性、公平性以及可持續性。此外,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第三方評估機構要善于運用新技術拓展公共政策的調查網絡和信息渠道,準確把握復雜經濟社會現象的本質規律,客觀評估公共政策的利弊得失。長期來看,第三方評估的成長有賴于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的氛圍。
該書建議,應從體制機制層面著手提高第三方評估的科學性:如建立針對評估機構的“黑名單制度”,對評估機構進行跟蹤監測,將不能勝任的評估機構納入黑名單,通過淘汰機制凈化第三方評估環境;建立針對評估專家的問責機制,取消在評估中弄虛作假、假公濟私專家的評估資格,直至追究法律責任;政府可以采取“事后采購”“事后補貼”等方式鼓勵第三方機構根據自己的判斷先行、自行開展選題和研究,從而保障第三方評估的獨立性和科學性。
相關閱讀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