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建設基金首度審計 1.8萬億資金使用情況成重點
專項建設基金拉動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之一在于形成資金沉淀。華東一省份某政策性銀行人士介紹,內部管理上專項建設基金視同發放貸款,需要規劃證、可研批復等多種文件。但項目公司提供的證件鮮見齊全,這就導致專項建設基金到位后無法準時發放,甚至形成資金沉淀。
專項建設基金投放一年后,審計部門首次對專項建設基金進行審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份《專項建設基金項目實施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工作方案》(以下稱“審計方案”)稱,要重點關注銀行已經支付給項目建設單位的專項建設基金是否被挪用等問題,以及資金使用等情況。
專項建設基金創設于去年8月,旨在解決重大項目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其操作方式為,國開行、農發行向郵儲銀行定向發行專項建設債券,而國開行、農發行利用專項建設債券籌集資金,建立專項建設基金,國開基金或者農發基金采用股權方式投入項目公司。
作為“穩增長”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去年發改委共投放四批計8000億專項建設基金,今年第一批投放4000億,第二批投放6000億。有地方政策性銀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1.8萬億專項建設基金投出去之后,對經濟的拉動效果也需要評估。
8月23日,一位中部省份政策性銀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已暫停第三批專項建設基金的申報。而且,有媒體在8月22日報道稱,近期發改委正在組織調研,待摸底結束后,再推進第七批項目申報及審批工作。
重點審計
審計方案稱,本次審計調查重點是檢查項目是否按計劃完成前期工作,并開工建設、征地拆遷是否落實,項目“四證”是否取得,建設資金是否籌措到位并形成實物工作量。
審計方案還稱,尤其要關注截至2016年7月底實際完成投資金額,銀行已經支付給項目建設單位的專項建設基金,是否有存在被挪作他用等問題。
之所以存在被挪用的“憂慮”,可能是因為專項建設基金的利率非常低而被套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中央財政按照專項建設債券利率的90%給予貼息,因此專項建設基金作為資本金投入項目公司所要求的投資回報率很低,僅為1.2%。換言之,項目公司以1.2%的成本獲取項目資本金,遠低于市場平均融資成本,甚至低于當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1.5%)。
前述中部省份政策性銀行人士坦言,去年第一批、第二批申報時,有的地方政府沒有反應過來,很多地方都沒見項目報過來。后來意識到專項建設基金低利率的好處后,近幾批都在“搶”。而有的項目公司甚至在游說相關部門,可能存在套取專項建設基金的情況。
前述中部省份政策性銀行人士還介紹,有一些項目沒有經過優選,發改委將項目清單交給銀行時,銀行評判項目風險的時間很短,無法對項目公司進行全面評審做出判斷,因此容易蘊含一定風險。
8月23日,華東省份一位政策性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一些項目公司甚至有意夸大項目規模,以達到多申請專項建設基金,實現專項建設基金全覆蓋項目投資規模的目的。比如真實的投資規模1億,但公司將項目規??浯蟮?億,公司可申請的專項建設基金在1億左右,與真實投資規模相當。
經濟拉動效果評估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研究團隊測算稱,上半年有1萬億專項建設基金發放,按照基建項目占各地地方建設基金投放金額比重(假設為75%)和撬動資金(假設為3~4倍),預計上半年專項加建設基金撬動3萬億基建投資,該團隊指出目前專項建設債似乎放緩。
前述中部省份政策性銀行人士坦言,從目前的運行情況開看,1.8萬億專項建設基金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并不顯著,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
這名人士進一步介紹,有的項目投資規模僅有幾百萬甚至一千萬,而這種小規模的投資對拉動經濟的作用并不大。而因為項目規模小,每位客戶經理負責很多項目,風險很難控制,反而會加劇銀行的經營壓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專項建設基金拉動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之一在于形成資金沉淀。前述華東省份政策性銀行人士介紹,內部管理上專項建設基金視同發放貸款,需要規劃證、可研批復等多種文件。但項目公司提供的證件鮮見齊全,這就導致專項建設基金到位后無法準時發放,甚至形成資金沉淀。
另一個原因在于,專項建設基金到位后配套資金無法跟上。上述兩種情況疊加,專項建設基金均無法撬動其他資金,自然難以拉動經濟。
審計方案也關注到這一問題,并在方案中表示,本次審計也要關注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即審查資金到位情況是否與資金籌集計劃或投資進度相銜接,有無資金不到位影響項目建設問題。
中國審計網的一篇文章也稱,近日鄭州市審計局積極配合審計署完成河南地區專項建設基金調查工作。審計發現,在部分重大建設項目中存在行政許可手續不完善、項目建設滯后、以老項目代替新項目及基金投放速度慢、閑置和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突出。
海通證券宏觀團隊則指出,考慮到專項建設基金資金到位要求較高和帶來的資金撬動效應。若放緩,或很快使得基建融資承壓,對基建投資增速的影響或較為明顯。
相關閱讀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