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4
-
11
光明日報—河南方城:“中醫農業”勢頭強
果蔬喝“中藥”?“療效”怎么樣,5月6日,記者走進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楊集鎮的方城縣現代中醫藥產業園,只見不同品種的小番茄掛滿枝頭,在智能化玻璃溫室大棚里散發出新鮮果蔬特有的清香,令人口舌生津。
“這里的小番茄整個種植過程全部中醫化,‘吃’的是中藥渣,‘喝’的是中藥水,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還原果蔬原有味道,產品價值更高。”產業園技術總監王九貴介紹,這種另辟蹊徑的種植模式結出的果蔬深受消費者青睞。

進入基地另一個大棚,金黃的香蕉西葫蘆讓記者眼前一亮。“這種西葫蘆從開花到采摘不超過一周時間,而且品質、產量要比普通大棚種植高很多。”王九貴介紹說,這些“新鮮感、科技范”十足的果蔬,得益于該園區“中醫農業”的“硬核”種植技術加持。所謂“中醫農業”,就是將中醫理論和中藥功效應用于農業領域,實現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的跨界融合,優勢互補。目前,方城縣探索推廣的“中醫農業”新型種植模式,已成功開出綠色農業發展“良方”。

中醫、農業“跨界”融合,綠色農業高質高效。由于中醫農業采用的中醫藥農藥來自天然生物體,農藥成分復雜、作用方式多樣,在環境中會自然代謝,不會產生農藥富集,中醫藥農藥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長調節劑,有助于調理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動植物的抗病能力,促進動植物生長,調節產品的營養水平及口感,實現降本增效,綠色有機。
中醫、農業“跨界”融合,綠色農業高質高效。由于中醫農業采用的中醫藥農藥來自天然生物體,農藥成分復雜、作用方式多樣,在環境中會自然代謝,不會產生農藥富集,中醫藥農藥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長調節劑,有助于調理士壤物理性能,提高動植物的抗病能力,促進動植物生長,調節產品的營養水平及口感,實現降本增效,綠色有機。
王九貴說,基地通過中醫農法種植出的西葫蘆畝產能達到8萬斤,畝產效益要比傳統種植提高4倍,市場潛力巨大,經濟效益倍增。
基地+龍頭企業,示范效應迸發。河南薈云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該園區引進的龍頭企業,目前已先期發展中醫農業100多畝、6大品類11個品種。
“我們現在推行的中醫農法種植,最大的特點是摒棄以往傳統化肥農藥,節肥、節水、高產、高效。”河南薈萃云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趙利靜說“現在啟動的瓜果蔬菜區,主要是為起到科技示范引領的效果。下一步還將組織當地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以及專業合作社的相關人員進行免費技術培訓,讓他們能夠依據中醫農業的發展模式種出高品質瓜果蔬菜,從而獲得良好的收益。
據了解,方城縣現代中醫藥產業園總規劃面積3.5萬畝,是省政府確定的2022年省重點現代農業項目和河南省“十四五”期間重大建設項目。共分為野生丹參.南陽艾道地藥材繁育基地、方城裕丹參種植基地、藥用植物園、中醫農業示范基地、中醫藥康養基地五大功能板塊。該產業園立足示范引領發展“中醫農業”,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助力鄉村振興。

方城縣地處北亞熱帶與南暖溫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就了綿延100余公里的天然藥庫資源,全縣擁有以裕丹參、木瓜、菊花、艾草、決明子、玄參、金銀花、白術、地黃等為代表的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11萬畝,資源豐富,品質優良。
科技強則農業強,科技興則農業興。近年來,方城縣依托豐富道地藥材優勢和中醫藥產業基層,在農業科技創新、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融合、科技興農強農等方面發勁使力,圍繞中藥材,農業等產業聯合攻關,全產業鏈開發研究,加大農業科技投入,讓“科技之花”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孕育出新的希望。
方城縣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副團長韓玉紅表示:“綠色興農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下一步,我們要加大綠色農業科技投入和成果應用,在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上積極推廣發展'中醫農業’,以科技力量支撐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艷 通訊員 王小玲 )
相關資訊
10-21
2025
10-16
2025
10-16
2025
10-01
2025
微信公眾號
官方抖音號